自1975年毕业留校以来,她在近40年的时间里,五易专业,干一行爱一行,并最终在食药用真菌的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先后主持和参加省、部级重要研究课题20余项,其中,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农业部“丰收杯神农三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1项。山东省十五期间“十佳农业建设项目”1项。现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在国内外重要科技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先后参加国际会议8次,在国际会议上发表重要学术论文10余篇,选育食用菌和药用菌新品种8个。
她勤于探索、潜心研究,在药用真菌抗癌症病毒、SARS病毒、艾滋病毒和禽流感H5N1型病毒的研究上均有重大突破。于2002年获“山东省十大杰出科技创新工作者”荣誉称号,2003年被评为“2003年度中国食用菌行业新闻人物”,2004年被评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同年被评为“烟台市十大巾帼发明家”,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
她就是山东省应用真菌重点实验室主任、硕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际蕈菌生物学及蕈菌产品学会会员、中国菌物学会理事、中国菌物学会药用真菌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食用菌协会副理事长、山东省食用菌专家顾问团专家、第十届、第十一届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市知识分子联谊会会员、青岛农业大学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女教授联谊会会长、生命科学学院宋爱荣教授。
五易专业,峰回路转得遇“菌”
从小就立志当一名“红色工程师”的她,1975年从莱阳农校农学系毕业后,如愿地开始了小麦育种工作。随后的几年间,由于学校专业调整需要,宋爱荣先后被派到大连理工大学进修了水利工程和机械制图两个专业,到四川大学进修了微生物专业,到华中农业大学进修了食用菌专业。
在四易专业之后,宋爱荣与蘑菇结缘了。
1989年,农业部在全国设立四大菌种场,其中“山东食用菌菌种场”设在我校,宋爱荣教授为场长。这期间,她主持完成的“金针菇优良品种选育”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平菇、双孢菇及香菇的菌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也均获得多项省部级奖励。
1993年以来,宋爱荣教授开始进行药用真菌的研究,2002年“灰树花发酵液多糖提取及药理作用研究”以900万元人民币实现成功转让,并于2003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树舌灵芝生物学特性及活性物质提取研究”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此外,还有9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宋爱荣研究员在抗SARS病毒、乙型流感病毒、HIV病毒、禽流感病毒及烟草花病毒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大的突破,其成果从多方面逐步形成较完整的体系。
“中国药用真菌是一块巨大的瑰宝,我一直觉得对于每一种疾病,真菌世界总会有一种是与其相生相克的。现在只是开掘出其中很小的一角,我们必须加快步伐开掘出更多的财富。”宋爱荣研究员常常这样说。
在进行科研攻关之初,宋爱荣教授就始终重视多学科结合,联合攻关。在她的课题组里,有来自多个学院,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老师参与其中。大家既有严格的分工,又有良好的交流、协作氛围。在研究中不断发现,不断创新,每一个成果都是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奋战的结果。
在实验室工作的研究生和进行本科实习的学生,也都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工作中来,既锻炼了能力又增长了见识。11年来,宋爱荣教授共培养硕士研究生26名。在学习上,他们是关系融洽的师生,在生活中,则如同母子一样亲切。2012年宋爱荣教授60岁生日时,所有的研究生从四面八方回来,为这位老师和母亲祝寿。
心有所向,利用专长为三农服务
“作为一个农业专家,我就得实实在在利用自己的专长为三农建设特别是农民朋友的致富献上一份力。”这就是宋爱荣教授的承诺,也是她行动的真实写照。
从在山东省齐河、潍坊、安丘、莘县、莱西等地建立食用菌开发基地,科研开发面积达158.96万平米,总收入达12584.66万元,出口创汇225万元;到参加青岛市妇联挂靠的青岛市胶南地区扶贫计划;再到河套街道办食用菌产业转化以及各种各样的农业科技知识讲座,只要是农民需要的,她都尽力做好。
作为政协委员,宋爱荣教授积极参加政协活动。共提交“关于建设青岛轻轨的提案”、“关于开通城阳直达市区快速公交的建议”、“关于对崂山野生真菌资源进行调查和种质资源保护的提案”、“关于扩大公办幼儿园办学规模”和“加强肉制品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监控”的提案,其中多数都得到了妥善解决。
结合专业特长,宋爱荣教授多次深入高密的惠德农产品有限公司、莱芜的嬴汇食用菌有限公司、东营的荣丰食用菌有限公司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进行调研,及时发现他们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针对2010年禽流感病毒发生严重的情况,又多次前往城阳、胶南等地的养鸡场实地调研,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和困难,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
在社会服务方面,她多次接受山东电视台、半岛都市报、青岛晚报等新闻媒体的采访,对市民关心的一些菌类问题进行解答释疑,反响良好。作为青岛农业大学女教授联谊会会长和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她认真组织各项活动,并在活动中努力工作,获得了良好的效果。2010年度,她被评为青岛市知识分子联谊会优秀会员,并被城阳区政协聘为四届区政协专家顾问。
展望未来,真菌之路仍漫长
从学校药用真菌研究所到现在的山东省应用真菌重点实验室,从学生实验室到300平的研究所,再到1400平的农业部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一步步走来,宋爱荣教授的真菌事业逐步发展壮大。
2011年5月,经过近一年的筹办,由中国菌物学会药用真菌专业委员会主办、我校承办的中国菌物学会第三届药用真菌学术研讨会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32名药用真菌科研人员和从业者相聚青岛,共商新形势下中国药用真菌发展大计。会议的圆满举行,在国内外真菌界获得一致好评。
虽然已是61岁的年纪,宋爱荣教授却依然工作在科研一线,为实验室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继续贡献力量。对于她来说,实验室就是她的孩子,一点点从小养大,一点一滴都有心血的凝聚。
谈到未来,宋爱荣教授说:“有两件事情是我必须要做好的:一方面是培养和引进高水平人才,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攻关能力强的科研队伍,使我们的菌类研究后继有人;另一方面组建药用真菌科研平台,重点研究药用真菌抗病毒、抗肿瘤的药效及其机理。我们要继续立足岗位,精益求精,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更好地为‘三农’献计献策,为新农村建设尽我所能。”
目前,实验室已从美国引进2名年轻学科带头人,为了让他们更快地熟悉实验室情况,进入工作状态,宋爱荣研究员又倾其所有帮助他们,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一切都是为了实验室能发展地越来越好,希望他们尽快成长,顺利接起这个担子。”
61岁的年纪,46年的工作时间,41年埋身在学校里,从事了31年的菌物研究……在真菌研究道路上,宋爱荣教授依然收获着奋斗的乐趣!